42、六十年代好种田(捉虫)

三江农场的农学夜校就是从一本英文农学杂志开始的。

田蓝先是给学生们详细讲解文章内容,然后又趁机暗搓搓地夹带私货,自己编写相关内容,以让大家做完形填空和理解的方式,疯狂输出。

刚开班的时候,过来上课的只有这群大学生。后面进行了不到一个礼拜,就有中学生也跟着跑过来了。

倒不是大家求知若渴,都是从学生时代过来的,谁还不了解谁呀。假如没老师看着单凭学生的自觉性,你指望他好好学习?做人还是要直面惨淡的人生比较现实。

大家之所以跑过来,是因为小礼堂的环境好啊。左右窗户一开,过堂风一起,哎哟,那叫一个凉快。

在夏日炎炎似火烧的三江平原,大晚上的有这么一处纳凉圣地,实在太棒了。

事实上其他农场职工也想进来乘凉,但现在虽然搞文化运动,可广大职工对于大学生还是有本能的畏惧,或者说是对知识的敬畏,总不好意思打扰人家读书人。

于是能够厚着脸皮堂而皇之跑进来乘凉的只有中小学生了。

田蓝才不管他们是来干什么的,来了就是她的人。来了就不准调皮捣蛋,来了就必须乖乖坐在位子上,听姐姐上课。www.pdske.com 西瓜小说网

听不懂英语没关系,那就好好听中文。姐姐会用中文再仔细讲一遍的,谁不认真听讲,喊你起来回答问题,你牛头不对马嘴。那么对不起,自己站墙角。

对,你没听错,就是站着听课。省得你小风一吹就打起盹来,直接把课堂当成了卧室。

即便她如此凶残,广大中小学生还不敢呲牙。因为无论搞运动还是搞活动,大学生们都能直接碾压了他们。农场的小孩还不敢逃跑,因为只有待在小礼堂上课,他们才能免于晚上还得帮家里干活的命运。

比起大晚上的满头汗不停地干活,显然是坐在小礼堂里吹清凉的晚风舒服多了。

中小学生们跟着吹了一个礼拜的晚风,上瘾了,舍不得走。

可是田蓝的课堂却要转移阵地了。

为什么?

七月暴雨天气过去了,大家也种完了稻子,栽完了空心菜,没有继续留在农场的迫切必要了啊。

况且雨都停了,你们还不上山赶紧去改造冷浸田吗?难不成你们放弃了这一季的麦子,准备等明年春天再种稻子吗?

不能,坚决不能。

虽然大家打赌打输了,也吃到了南瓜和蜜瓜,但大学生们是有自尊心的,他们还记得自己说过的话。

改造冷浸田,为整个三江农场增加万亩良田。

八月烈日红似火,刚好方便新翻的垄田好好晒晒太阳,等到十月份可以播种小麦。

大学生们是干净利落,连新修好的营房都顾不上住一天,直接收拾了东西出发。

中学生和小学生们却傻眼了。他们走了,那自己怎么办?不用上课了,家里肯定会抓着他们大晚上也要干活的。

这群娃眼睛珠子咕噜噜转了一通,立刻有了决断。他们纷纷表示感受到了伟大领袖所说的,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真谛,决定要深入学习农业知识。在劳动中学习,在学习中劳动。

大学生们集体想翻白眼。瞧瞧这帮崽子,瞎话张嘴就来。他们还好好学习农业知识呢。一个个分明就是冲着果干来的。

这果干从何而来?当然是宁甘农场。那帮知青也不晓得对三江平原有什么误解,啥东西都给田蓝寄。

就说这果干吧,三江平原好歹是鱼米之乡,难不成还少了她一口果干吃。

好吧,其实是真的少。

倒不是三江平原种不了果树,而是现在实行的是集体经济。山上地上种什么东西都是计划好了的。

在以粮为纲的时代,在林木是重要的经济作物的时候,水果作为非必需品,还真没多少生长空间。

正因为如此,田蓝的果干就分外受欢迎。课堂上多少小孩踊跃举手,就是冲着回答正确了之后奖励的果干。

现在他们为着一口吃的,不惜要求上山跟着一块儿干活。田蓝能拒绝吗?当然不能。

她怎么可以打消孩子们对于农业事业赤诚的心呢?必须得安排上。

只不过这么多人跟着一块儿上山,吃饭住宿是大问题。她无力解决,得农场出面。

农场倒也没纠结,主要是家长鼎力支持。

八月不是农忙时节,现在学校又不上课。放这些孩子在外头瞎玩,搞不好哪天下河游泳时就淹死了。不如让他们跟着知青去干活,最起码的,可以混个一日三餐。

既然如此,农场索性大手一挥,直接让大孩子带小孩子,省得他们闹腾。

大家顿时挺高了胸膛,雄赳赳气昂昂地跟随队伍往山上去。

老职工们扛着锄头下地时,瞧见他们神气活现的样子,还开玩笑道:“你们这是给自己找好老师了?”

好几个小学生立刻喊:“对,我们找的是根正苗红的好老师。”

田蓝就假装没听见,他们能不举着领袖的画像走在太阳底下,她就谢天谢地了。实在是直到现在她碰上这种情况,仍然感觉好尬。

老职工哈哈大笑,有人主动问田蓝:“小田,前面那些高粱是不是你种的?我的天啦!你这个高粱两极分化啊,左边老高老高,比右边高出一半呢。”

大中小学生们立刻来了兴趣,全都追着问:“真的?”

“那当然了。”先前提问的人伸手一指,“不就长在那边吗?你们自己过去看一眼就知道了。你用的什么肥料啊?这个甜高粱怎么长这么高?”

田蓝眨了下眼睛,笑道:“秘密!现在还不到收获的时候。等开始收割了,它能长更高。”

学生们已经等不及,集体朝着实验田的方向跑。

大家还没走到田边,就瞧见高高的甜秸秆。

哇,好大一片青纱帐,郁郁葱葱的,被夏天的风吹得微微摇晃。那长长宽宽的叶片舒展开来,姿态惬意的很。

在三江平原,甜高粱又被称为青甘蔗。有自留地的人家偶尔也会种上一些,主要给小孩当零嘴。

田蓝挺大方的,她直接掰了高粱杆子,分给大家尝尝味道。

“现在还不到最甜的时候。等到秋天,它的糖分贮存的更多,你们就会发现它比甘蔗还甜。”

不过现在大家咀嚼着甜秸秆,就感觉这甜度已经相当可以了。

田蓝还在滔滔不绝地介绍:“甜高粱的用途很多,它上面能结籽,就是高粱米。下面的秸秆可以用来榨糖或者发酵做饲料,猪牛羊都爱吃。其中榨糖剩下来的渣子可以发酵用来酿酒,接下来的废渣还可以生产纸张,造纸剩下的废弃物又可以提炼做固沙剂,用来改良沙漠。”

大家听到这里,立刻敏感起来。呀,又是沙漠。三江平原,鱼米之乡,哪儿来的沙漠?她心心念念的还是大西北吧。

田蓝落落大方:“大西北的条件比不上三江平原,那里缺水,只适合种植耗水量不多的作物。其中甜高粱具有一定的耐盐碱性,耐贫瘠干旱,所以适合在宁甘地区生长。同时,宁甘地区畜牧业发达,需要大量的牛羊饲料,甜高粱刚好可以填补空缺。”

高卫东他们听了就心里头挺不是滋味。要说这人也来三江平原好几个月了,怎么就一点点归属感都没有呢?张口闭口还是大西北。

他立刻转移话题:“你这两边的甜高粱是不同的品种吗?为什么会长得差别这么大?”

打个不恰当的比方,这两片高粱摆在一起,感觉就像儿子跟爸爸,身材差别可真大。

田蓝笑了起来:“是同样的种子,不过这边经过了特殊处理。现在你们还看不出来,等到秋天玉米和稻子收获的时候,你们就能瞧出两边的不同。它们同样是有一部分经过了特殊处理。”

众人立刻来了兴趣。这些种子是喝了王母娘娘的琼浆玉液吗?一下子窜出这么高,也太神奇了吧。

不对不对,她肯定是偷偷用了进口尿素。

他们农场种地瓜示范田的时候,就暗地里用的尿素。一个地瓜足足18斤重呢。哇,当时将军抱着那大地瓜拍照片,效果可轰动了。

田蓝惊讶地挑高了眉毛,尿素有这么神啊?18斤重的地瓜,那赶得上一个大南瓜了。可见所有的肥料都是最开始用的时候效果最好,等到时间久了,慢慢的,植物都麻木了。

她笑着摇头:“没用,不信你们问他们。我们可是打赌的,说好了两边谁都不能用化肥。我用的是生物菌肥,5406菌听说过没有?我这个肥料跟他们是一个概念,只是品种不太一样而已。两边都用了,所以关键点还是在种子的处理。”

她越是这么说,大家的胃口被吊得越高。众人都不急着上山了,全都追着她问:“到底怎么处理呀?”

如果水稻跟玉米都跟着高粱一样,长得这么肥大,那结出来的籽儿肯定大量肯定多。

田蓝没有直接给答案,反而开始跟他们东拉西扯。

“曾经有位搞水稻研究的人,做过一个梦。梦里面,水稻长得像大树一样高,又粗又壮,结出来的稻穗就像高粱穗一样又粗又长,那稻子呢,一颗颗的跟花生米一样大。”

众人都惊呼起来,还有小学生直接嚷嚷出声:“妈呀,要是真这样的话,咱们种上一棵,就够一家吃一年了。”

田蓝笑着点头:“差不多真够吃了。”

那小学生激动得脸上红扑扑:“那咱们就种这样的稻子呀,那多省事。种一棵可以吃好多年了。”

农忙的时候,农场小孩都要下田干活的。栽秧是什么滋味?只要体会过一回,就不会再愿意来第二趟。

人群里立刻发出嗡嗡的声音,好些人盯着田蓝问:“你有种子吗?你怎么不拿出来用啊?”

田蓝摇头:“我没这样的稻种,事实上,现在全世界可能都没有。”

众人感受到了被戏弄的愤怒,没有,那你说个毛线啊。

田蓝正色道:“现在没有,不代表以后肯定没有。就好像上万年前,我们的老祖宗驯化野生稻开始人工种植的时候,可能完全没办法想象一棵稻上能长这么长的稻穗,有这么多粒种子。我们今天吃的水稻、小麦、高粱、玉米、地瓜以及各种各样的蔬菜水果,都是经过无数次选种育种得到的结果。比方说茄子,最原始的茄子长出来的果子只有你的小拇指粗细。但是经过一代代的选种育种之后,我们现在吃的茄子就已经这么粗了。”

学生们已经不耐烦听她东拉西扯,焦急地催促:“那你说水稻树要怎么种出来?”

田蓝笑眯眯的:“别着急呀,你们又没了解过这方面的知识,我不给你们摊开来讲你们也听不懂的。”

于是大家只能耐下性子听她鬼扯什么外国有一种巨树有100米高,直径达到了10米。之所以它会变成现在这样,是因为在漫长的历史进化中发生了突变,所以才如此巨大。

所有的生物之所以会成为现在的模样,都是它们适应自然条件变化的结果。

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同样的种子种在不同的土壤里,长出来的味道都不一样。

大家点头,她说的似乎有点道理。

田蓝看了一圈,感觉火候差不多了,就不在东拉西扯,而是切入主题:“自然条件的变化具有强烈的偶然性,极端变化下留下的结果也是散落在世界各处,想要寻找十分艰难。我们做育种工作除了四处挑选已经有的种子进行进一步培育工作之外,还要人为的创造模拟出自然条件变化。而这种变化又分成物理化学不同的方法。像秋水仙碱诱导植物多倍体的产生属于化学方法。像我应用的极低温诱导种子变化,就是物理手段。”

等等,极低温诱导,这是什么意思?

田蓝笑道:“就是在极度低温的环境下,迫使种子内部发生变化,产生变异遗传,来适应极端环境。这样的种子种下去之后就会形成变异植株,如此进行筛选,可以做进一步的育种工作。”

大家听得似懂非懂,只觉得好神奇。就这么冻一冻,就能发生这么大的变化?那也也太绝了。

田蓝的眼睛笑成了月牙儿:“生物有无限潜能,生命为了延续下去,可以迫使自己发生各种变化来适应。就好像我们人一样,生命的延续历史就是生存环境的变化历史写照。所以说,育种工作就是在触摸生命变化的历史。感兴趣的同学,后面可以加入我们育种工作小组,专门做各种优质粮种的栽培。”

好些小学生都激动起来,他们还惦记着那棵水稻树呢。

既然冻一冻,高粱都能长这么高这么大,那么是不是多冻几回,水稻就能长成参天大树了?那可太棒了。

田蓝摇头,直接打消他们的痴心妄想:“育种工作没有大家想的这么简单,得到一种可以稳定遗传的新品种,起码得花上七八年乃至十几几十年的时间。在这个过程中任何意外,比方说搜集到的种子被人拿去喂鸡了,那么就会前功尽弃。”

小学生队伍里爆发出哄笑声,好几个人都推搡着一个男孩,嘿嘿地笑:“被你妈拿去喂鸡了。”

那被揶揄的男孩完全看不出当晚的戾气,还涨红着一张脸强调:“我家的鸡都被杀了。”

他妈是哭的很伤心,但他自己没啥感觉。因为他家鸡生的蛋都是用来换盐换针头线脑,也吃不到他嘴里。

至于他妈天天拍着大腿哭天抢地,她哪天不哭着强调自己被欺负了啊。他听多了自然也就麻木了。

田蓝看了眼那个男孩,当真不知道该说什么,索性主动询问:“那你要不要一块儿去培育种子?”

周围人哄笑起来,集体撺掇他:“你去你去,你的种子,你妈不敢让鸡吃。”

男孩懊恼的很,气急败坏地强调:“我们家都没鸡了。”

可惜他没吃到那些鸡,都被农场拿走了。

不知道是不是耻于与之为伍,旁边的大学生们主动转移了话题。

高卫东指着玉米杆子问:“玉米又是怎么回事?这边的玉米杆子比这边的矮小啊,还长得这么密。你这是不打算结玉米,直接长杆子了吗?”

他这一说,其他人才注意到两片玉米地的特殊之处。还是一大一小一高一矮,只不过那小的矮的并非跟平常的玉米一样,而是格外低矮些。

嗐,可真是的,这样的玉米又有什么用?长得这么弱小,到时候怎么结玉米棒子呀?

田蓝伸出了手指头,示意大家看:“你们瞧,我的大拇指是不是很有力气?但是,来一位高小的同学,我们比划一下,你用你的拳头来抵我的大拇指。”

结果在场的高小学生,个子都跟他差不多。即便比她矮的,人家的手伸出来也不比她小,完全没有对照效果。

大学生们都笑喷了,这个小初中生平常一直在他们面前充老大,关键时刻就漏气了。

田蓝咬咬牙,决定转换思维。她伸手招呼高卫东:“你过来一下,伸出你的大拇指。大家看到了吧?他的手比我大很多,他的大拇指也很有力气。但是,当我的手握成拳头,去跟他的大拇指对抗,谁输谁赢?”

众人看着,开始起哄:“是他让着你的。”

田蓝哭笑不得:“你们自己试验一下,看需不需要相让。团结就是力量,一根手指头再有力气也不是一个拳头的对手。同样的,我们来看这片玉米地。这些玉米杆子大家都看到了,低矮瘦小。但与此同时,正是因为它这个特点,所以同样面积的土地上,就能种植下更多的这样的玉米。这样的结果是什么?我们做一道数学,假设普通玉米一棵能结二两玉米,一亩地可以种植3000棵,那么产量是多少?”

这个题目挺简单的,就连高小的学生都能喊出声:“600斤。”

“好。当玉米变得又矮又小,那他一颗只能结一斤半的玉米,但是一亩地可以种下4500棵,那么它的亩产量又是多少?”

这题有点难度了,因为他们手上没有草稿纸,www.youxs.org。

高年级的学生们就展现出自己的优势了,高卫东率先给出答案:“675斤。”

田蓝笑着点头:“没错,结果就是增产了75斤。正常情况下,如果玉米的品种选择得当的话,这个增产值可以达到20%。”

她没夸张,这个时代的玉米一亩地能长2000株就算是密植了。老电影里的玉米地稀稀疏疏的,两棵玉米之间能停一辆自行车不是田主疏于料理田地,而是种子只能长成这样。

在应用新品种之后,她说增产百分之二十已经相当保守,达到增加一半都有希望。

所有人都发出了哗然声。这么夸张吗?把玉米变矮变小了,反而产量增加了,实在太不可思议了。

田蓝认真道:“等秋天玉米丰收的时候,我们过来看结果。我做这个实验,就是想说明农业生产的另外一条发展方向,不提高单产,但提高亩产,通过密植的手段来增加粮食的总产量。”

大家开始盯着那矮小的玉米仔细观察。看的人多了,发现问题的概率自然也相应增加。

立刻有人指出:“你这个玉米叶子少哎,没有叶子做光合作用,它真的能长好吗?”

田蓝高兴地点头:“没错,玉米的叶片少,让植株变的矮小单薄,降低了占地面积,同时它有个好处在于可以增加通风透光性,反而有利于做光合作用。而且,植株矮小,就意味着它的整个生长期缩短了。这个好处是什么?谁能说一说?”

大家争先恐后:“就能多种其他庄稼了!”

地就这么一块,你用的时间短,给其他庄稼留下了更多时间。你省省,我在省省,加在一起说不定能够多种一季的作物呢。即便不是粮食,那一茬小青菜也能吃的挺好啊。

田蓝点头,又谆谆善诱:“除此以外呢?大家再仔细想一想。”

众人开始冥思苦想,最后还是大学生先给出了答案:“提前收获玉米,避免后面气温降低了造成的伤害。”

“这是一方面。”田蓝点头,“还有一个我要说的就是整个生长周期缩短了,可以增加整个玉米的脱水时间。这样的好处在于什么呢?就是更好地适应了机械化收割。玉米要是很嫩的时候收割,它很容易被机械伤害到。这点,大家能理解吗?”

众人点头。平常手工收玉米的时候,大家也是等到玉米籽儿够老的时候再收,这样也好保存更长时间。

田蓝笑道:“我们都说农业现代化,机械化就是现代化的一个重要表现。综合以上我们讨论到的方面,谁能说说今后玉米种植的发展方向是什么?”

这回抢先举手的是一位女中学生,她归纳总结做的挺好:“缩短生长周期,减少玉米叶片和单颗玉米占据的空间,增加种植密度,从而达到亩产上升。”

田蓝笑眯眯地点头表示肯定:“很好!”

这可不是田蓝信口雌黄。

用密植玉米的方法增产,美国已经用了半个多世纪。

田蓝曾经看过一组数据,从1979年至2005年,这26年的时间,美国玉米单产增加了接近50%,生育期却从125天变成了115天,缩短大约10天左右。

在她穿越前,国内育种界也接受同样的理论十几二十年了。研究方向发生相应的改变后,效果斐然。

现在,田蓝想做的事,将这时间再往前推20多年。让60年代的人也能接受密植玉米获得丰收的概念。玉米虽然不是我国的最主要粮食作物,但是玉米是重要的饲料组成部分,玉米的丰收,同样对于整个农业布局意义重大。

当然,要实现这一步,首先得培育出适合密植的玉米种。

田蓝摸了半天口袋,愣是顺出了一包果干。

她珍惜地打开牛皮纸,拿出一颗,在所有人羡慕的目光中,递给了那个女孩,夸奖道:“很好,如果你感兴趣的话,今后也可以往玉米育种的方向发展。你会发现那里是一片广袤的天地。”

女孩子笑弯了眼睛,骄傲地挺起了胸膛。

其实面前的这位小老师,个子跟她差不多高,估计年纪也同她一般大。可是被小老师肯定的骄傲,却一点儿也不会因为她的身材矮小而降低。

众人羡慕地看着她伸出舌头一下下舔着果干的样子。

这要是换个时代,旁观者肯定会认为她没教养,吃个东西,这副馋相,好丢脸。

但是现在,大家能得到的零嘴少,谁都是这样小心翼翼。

众人不敢再看下去,防止自己的口水也跟着滴答。

他们将目光落在了最后剩下的水稻上,这稻子已经长得郁郁葱葱,稻花飘香。可惜看上看下看左看右,他们也没瞧出来这两片地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田蓝眯着眼睛笑:“不要着急呀,等到稻穗长好了,你们自然能够发现个中乾坤。”

周围人就发出感慨,有中学生惊叹:“小田老师,你是不是什么都知道?你简直就是诸葛亮!”

不管大家碰到什么问题,她似乎都能给出答案。太厉害了,这个人跟他们差不多大啊。她的脑袋到底是怎么长的呢?

田蓝笑着摇头:“我不算什么,我本身就对农业感兴趣,自然就愿意学习这方面的知识。真正厉害的人,那是融会贯通的。比方说鲁迅先生,他是学医的,但他是著名的文学家,他还会设计,北大校徽就是他设计的。除此之外,大家都知道的革命老前辈钱壮飞,他也是医专毕业的,能够开馆行医的那种。但同时他也擅长绘画书法设计,而且还会演戏,拍过电影。他最有名的是搞情报工作,他又擅长破译密码,曾经一口气破译了上百本密电,他自己称之为百美图。”

这个时代的人接受信息的途径有限,钱壮飞的事情并非每一个人都听说过。现在听田蓝娓娓道来,好些人目瞪口呆。

天啦,这也太厉害了吧。

田蓝趁机鼓励大家:“www.youxs.org,我们是沿着他们的步伐继续前进的。我们应当以他们为目标,像他们一样博学多才,www.youxs.org出更大的贡献。”

说话的时候,她目光一一扫过众人的脸,带着盈盈的笑意:“也许我们无法成为这样的全才,但我们可以在自己擅长的方面成长为专才。人如果能穷尽一生做好一件事,那也能为社会的发展做出巨大的贡献。”

大家被她盯的头皮发麻,尤其是农场的中小学生们。突然间提学习这个话题,真的很容易给人增加压力呀。

众人嚷嚷着:“快点快点,我们上山去,太阳都要晒死人了。”

田蓝看他们做鸟兽状散开的样子,也不生气,反而觉得挺有意思的。会害臊,会不自在,就意味着他们知道自己说的事情是好的。因为害怕做不到,所以才本能地想要逃避。

这已经是迈向进步的第一步了。

那么攀登者,少男少女们。www.youxs.org,未来终究属于你们。

大家欢欢地往山上跑待到穿越茂林修竹,好几个农场的学生都露出了如释重负的表情。

哎呀,这一趟山,他们上对了。山下骄阳红似火,山上却是连阳光都被碧阴过滤过了,洒在人身上摇摇晃晃,晃荡着的全是清凉。

农场的学生集体发出感慨,懊恼的不行。早知道这样,他们就应该早早上山啊。山上多凉快。这都快赶上皇帝老儿的避暑山庄了。

田蓝听他们叽叽喳喳还挺惊讶的。这么政治不正确的话,他们居然说的理所当然,也没任何人感觉有不妥的地方。

嗯,很好,那你们就老实在山上呆着吧。

部队给学生兵们安排了宿舍,用芦苇、泥巴还有木头垒起来的牛棚。当然一天牛也没养过。因为到目前为止,他们垦荒结果比较悲伤,秧苗都没能长起来,那么自己吃大米牛吃稻草的计划自然也进行不下去,宽宽长长的牛棚,那就只好便宜新垦荒人了。

千万别觉得牛棚这两个字听着让人心里膈应。实际上牛棚修的高大结实,通风极好。

只是牛棚没有床,得他们自己打地铺。

田蓝一听就皱眉毛,头摇得跟拨浪鼓一样,直接拒绝:“不行,山上本来就湿气大,光用草打地铺人哪吃得消,会落下病根的。”

结果领他们过来的战士看他她眼神,活像看傻子。

农场的学生们也哈哈大笑,还有人大声喊:“小田老师,你没有睡过芦苇床吗?”

啥床?

半大的孩子们已经顾不上为她答疑解惑,大家喔喔叫着往芦苇荡子钻,他们要砍芦苇做床啊。

田蓝和大学生们都惊讶的不行。毕竟在大家的认知中,芦苇是长在洼地里的,山上哪儿来的野芦苇?

农场的小孩叽叽喳喳:“有水的地方就有芦苇,山上好多芦苇呢。”

看看这一大片芦苇荡子,正是青翠的时候,远远看过去,就跟高粱杆子差不多。虽然它们不长粮食,但是它们的用处也不少。什么盖房子喂猪羊或者打芦苇鞋,浑身上下全是宝。

带他们过来的战士觉得学生们问的是傻问题:“你们不是来改造烂泥地的吗?这本来就是洼地。”

田蓝乐了,点点头道:“是我想岔了,这跟海拔高低没关系,取决于气候条件。”

要说海拔高,那宁甘农场比这儿高多了,不照样水边长了大片的芦苇荡子吗?

她表现的如此谦逊,叫刚才嘲笑他们的小战士倒有些不好意思。对方抓抓脑袋,突然间哦了一声:“对了,你就是田蓝吧?你有个包裹在这边,昨天送补给的时候一并给带过来的。”

大学生们就开始发出奇怪的声音。

又来了,又来了。

宁甘人对他们三江农场到底有多少误解啊?他们好歹是鱼米之乡。这些人还一趟趟的往这边寄东西。

田蓝挺惊讶的,她刚收了一波小伙伴们寄给她的包裹啊。按道理来说,没理由这么密集的寄东西。且不讲大夏天东西容易坏,就是邮寄的费用也不划算啊。

大家回到牛棚,战士帮她拿了包裹和信件,田蓝才知道给她寄东西的是陈立恒。

包裹里照旧是吃的,里面装了沙枣干杏干还有葡萄干和西红柿干。这些倒不稀奇,稀奇的是里面有罐头。玻璃瓶装着的水果罐头和铁盒子装着的鱼罐头,分了好几种。

田蓝奇怪,陈立恒给她寄罐头做什么?要论及罐头品种的丰富,怎么也是三江平原远胜于宁甘农场啊。

她拆了信件,瞧见里面的内容,这才恍然大悟。这是宁甘农场自己产的罐头!

好吧,其实宁甘农场食品厂以前就有罐头。但这次的罐头不一样,因为产品与他们知青连相关。

这里面的鱼罐头,用的是高台鱼塘里养出来的鱼。

挖出来的鱼塘太多了,养出来的鱼更多。农场人都来不及吃,索性加工成罐头,作为礼物送给全国人民品尝。他们要让五湖四海的兄弟姐妹们都知道,宁甘农场也是养鱼的,不要以为他们吃不上鱼。

至于水果罐头是怎么回事?倒不是他们在高台上种的果树已经结果子了,没那么快。而是腌制罐头的糖,是他们台田长出来的甜菜熬制的糖。

一下子多了这么多田,甜菜产的糖不能光做糖果呀。正好宁甘地区水果品质高,太适合做罐头了,所以,就加大产量吧。

就是这些果干,也跟知青连大有渊源。西红柿干不用说,就是他们在戈壁滩上种出来的。至于杏干和葡萄干,它们是在戈壁滩晒好的。

7月水果丰收的时候,也是宁甘高原的雨季。这对制作果干可不是什么好消息,果子被雨水打了,会烂掉的。

可爱的知青小伙伴们积极发挥聪明才智,充分利用了戈壁滩上的小拱棚。这个季节,已经不需要小拱棚为瓜果提高温度。那么拆下来的小拱棚做什么用呢?当然是晾晒房啦。

它们透过了阳光,它们升高了温度,它们阻挡了雨露,它们让鲜甜的水果变成了高质量的果干,糖分十足,甜度爆表。

田蓝捏紧了拳头捂住嘴巴,她怕自己会当场尖叫起来。她亲爱的小伙伴们怎么能这么棒呢?一个个可爱的真想让她轮流给他们一个么么哒。

陈立恒在信中写道:现在大家不吵架了。大家都埋头干活。不知道是不是因为你的遭遇,让大家意识到团结的重要性。我们必须得抱团,不然很容易被左右。

田蓝惊讶地挑拨眉毛,这可是意外的惊喜。说实在的,自从她离开之后,她时不时就担心这三波人马后面会火拼。

虽然说,目前军垦战士占据上风,但那主要是人多势众。65届跟66届军垦兵加在一起有600多人呢。但是农场中学生人数也不少,后面只要有新生力量加入,双方力量立刻发生颠倒。何况后面还有知青大下放,却宁甘农场的知青会越来越多。他们和女卫兵们是相同的背景,很容易形成一股新的力量。

呵呵,到时候三方人马开始大战,那就是三国演义啊。

真到那一天,还干个屁活,天天打仗都来不及了。

谢天谢地,同志们已经领悟到生活的真谛就是好好干活,对外拧成一股绳,才能在风雨动荡的长河上不翻船。

小学生们都眼巴巴地看着田蓝的包裹,看的田蓝哑然失笑。

她大方地掏出一把果干,认真地强调:“这是我们知青的劳动成果,你们尝尝看。”

哇!果干可真甜,无论杏干还是葡萄干都甜蜜蜜,就连西红柿干感觉也像是加了白糖腌出来的。

田蓝笑着摇头,矢口否认:“不用加糖,那边的水果包括西红柿糖分本来就高。”

小学生们开始惆怅:“小田老师是不是大西北什么都有啊?宁甘农场专门长各种好吃的。”

立刻有同伴反驳:“不可能的,大西北没水,就是就是芦苇,他们肯定都没有。”

田蓝摇头,哑然失笑:“你可猜错了,戈壁滩上的野芦苇多了去,芦苇的生命力很强的。我们在宁甘改造盐碱地时,就用了大量的芦苇充当暗管排碱。”

大家立刻泄气,还有人唉声叹气:“唉,难怪小田老师你总是怀念宁甘农场,那里什么都有啊,我们三江平原倒是什么都没有了。”

田蓝赶紧否认:“这怎么可能,三江平原有自己的东西。比方说莲藕,芋头,宁甘那边就不长,起码我没看到。我估计就是长,也没有这边的口感好。”

众人立刻骄傲地挺起了胸脯。那当然了,三江的莲藕天下闻名,排骨藕汤香死个人。

啊,真的好想吃排骨。

田蓝哈哈大笑,鼓励大家:“那我们好好改造农田,等粮食高产了,也就有足够的食物喂猪,那我们就能天天吃上肉了。”

高卫东也分到了一颗葡萄干,不是田蓝小气,而是大中小学生加在一起上山的有200来号人。她就是地主,家里也没余粮啊。

高卫东咂摸着葡萄干的味道,吃的好,说的好,夸奖了一句田蓝:“你现在这样说话不就挺好的吗?别跟以前似的,动不动说话就带刺。”

田蓝点点头,态度相当诚恳:“我想通了,决定换一种眼光看问题。”

高卫东将葡萄都咂摸的没味道了,才咽下肚子。他好奇了一句:“你换什么眼光看?”

田蓝认真道:“虽然你们比起我在宁甘农场的同伴们还有一段距离,但这是你们进步的空间,我应该多看你们的长处。”

吼!大学生差点当场暴走。

他肯定是脑袋被门板夹了,他没事给自己找这种刺激。

他颤抖着伸出手指头,恶狠狠地强调:“你等着瞧吧,看看谁更强。”

结果中小学生落井下石,一群土生土长的崽子还趁机嘲笑他们:“没发现。”

还强哩!连芦苇床都不会做,全都靠他们农场的人动手。号称脑袋瓜子特别灵光的大学生,只能在旁边笨手笨脚地添乱。

大学生们被气了个倒仰。这帮货,见利忘义,毫无原则的祖宗。

中学生和小学生丝毫不羞愧,反而凑到田蓝身旁,老气横秋地安慰她:“你就别伤心了,他们指望不上,还有我们呢。我们肯定不会比你在宁甘农场的知青差。”

说话的时候,那小家伙还拍了拍田蓝的胳膊。

田蓝目瞪口呆,这这这,这闹哪一出啊?这两拨人马是在争宠吗?

妈呀,原来她拿的不是玛丽苏剧本,www.youxs.org。

这这这,尺度有点大,容易被和谐的。

所以小朋友,请收回你的爪子,赶紧好好干活去吧。

不是要证明自己比宁甘农场的人强吗?那就拿出成绩来啊。虽然莲藕不方便晒成干,但是可以磨成粉。芋头也一样,芋头号称地藕,同样可以做粉。

到时候,姐姐就能把这些寄给宁甘的小伙伴了,告诉他们,三江农场也有自己的特色产品。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

推荐阅读:

都市之至强战神 疯了吧,刚重生就逼我将女儿送人 影视:人在北欧,殷小果太润了 长生 四合院:我是阎解成 四合院:我何雨柱,能有啥坏心思 航海:人在海军,朝九晚五! 私人订制,共享男友,攻略女神! 兽世霸王花 媚春娇 影后重生之总裁住隔壁 快穿之宿主又崩坏世界了 扬帆于那个年代 光之国:刚成黑暗扎基被杨蜜直播 生娃这天,渣爹跟着白月光跑了 霸道总裁爱上我 颜箐陆战风青柠 凌少你家小孩要翻天 黄河领主 万苍天穹 盘点十大综漫定律:开局有烟无伤 每天都在被喂狗粮[综] 巫师:努力生活就能变得更强 无敌系统从大唐开始 漂亮炮灰的春天[快穿] 全球农王 咖啡馆内无敌于世 天才作家的病娇女主 希腊之美瞳 在美利坚开始驱魔 真实游戏:我曝光了旧日支配者 康熙家的外室不好当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